康桥讲堂特期之“剑桥牛津学术交流日” 成功举办

11月26日下午,【康桥讲堂】特期之“剑桥牛津学术交流日”‘专题讲座在剑桥大学工程系成功举行。剑桥大学访学学者陈博老师、刘毅老师,和牛津大学访问学者付文慧老师,围绕“文化自信与中国发展”这一主题分别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为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感悟。
[ngg_images source=”galleries” container_ids=”13″ display_type=”photocrati-nextgen_basic_imagebrowser” ajax_pagination=”1″ order_by=”sortorder” order_direction=”ASC” returns=”included” maximum_entity_count=”500″] 
 
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陈博老师以“文化自信与中国叙事”为主题,讲述了文化自信的概念,并区别于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人民自信。与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中国拥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应有成分的文化自信。而弘扬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就应具备自信的中国文化叙事方式,包括通过内容多样化、媒介多元化、技巧灵活化等诸多方式和途径,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付文慧老师为大家做了“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中西译介倾向及策略对比研究”的主题演讲,通过梳理当代中国文学中1979-2010年间新时期女作家作品的英译现状,对中国本土和英语世界选材、诠释和翻译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各自不同之处,并着重阐释了英语世界的译介行为、背后的文化、社会和意识形态渊源,以及与本土原始图景之间的差异和错位。通过对张辛欣、桑晔《北京人》的具体译介案例分析,探讨中英世界具体的译介策略差异和得失利弊。此项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中西译介之差异,为今后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提供有效的借鉴,推动东西方文化的沟通和共融。
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毅老师以“文化自信的教育经济转型”为题,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性,以及教育在提升文化自信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面对目前文化不自信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基于文化自信基础之上的教育经济变革,通过刚性的国家财政投入、开放社会资本、扩大教育资本等途径,最终实现 “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文化化”的教育经济之路,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与实力。
 
【康桥讲堂】是剑桥学联学术部与访学部合作创办的以访问学者为主要演讲者的系列讲座活动,旨在加强不同领域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探讨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和各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感谢陈博老师、刘毅老师与付文慧老师为本次讲座的热情付出,感谢所有到场听众的支持和鼓励,期待大家继续支持康桥讲堂,让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