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起源

谈起剑桥,有一个自然而然会好奇的问题是,剑桥大学是怎么来的?至于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人知道完全确切的答案,原因是最早的大学记录早已不复存在。这种情况跟世界上其他几所最古老的大学比较类似,如博洛尼亚大学(1088)、巴黎大学(1119)和牛津大学(1190),其实最早的起源都不是特别清楚。剑桥大学官方呢,将起始年代定为1209年,据称这一年有了最早的文献记载。这也就是说,算起来剑桥大学如今已经有了803年的历史。当然,剑桥这个小镇本身的存在时间比这要更久。
那么,为什么说1209年就有了最早的文献记载呢?其中又都记载了些啥呢?大学官方一般会回避谈这个,因为最初的起源其实并不是非常光彩,所以有点不太好意思说。最早的文献记载,里面谈的并不是关于剑桥大学的具体建立情况,而是关于牛津大学的一场流血事件。这场流血事件的起源,是一个牛津大学的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呢,就杀死了一个女的。原本只是一个单纯的谋杀事件,却激发了原本就存在的市民与学者之间的矛盾。一帮市民就以此为借口逮捕并绞死了两三名学生,而且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为了防止市民的进一步报复,教会决定暂时停止牛津大学的运行,并解散了老师和学生。很多人便各回各家了,而更多的人去了雷丁、巴黎、埃克塞特和剑桥等几个地方。事态平息后其他地方的人都纷纷回了牛津,但到剑桥的学者们却不想回去了,觉得呆剑桥这个地儿也不错,于是就留了下来,并且很快得到了国王的特许状以建立大学。由于牛津和剑桥的国王特许状给了大学很多特权,因此剑桥大学的存在同样引起了当地市民的不满。事实上,大学与市民之间的冲突在中世纪的牛津剑桥长期存在。

学院与院系

 
刚开始的时候,学者们都在教堂里面教学生,和僧侣们混杂在一起共事。但他们相处得并不是非常融洽。后来教会也觉得,还是把他们分开比较好一点。再加上刚开始师生没有固定的生活和教学区域,跟市民杂居引起了很多麻烦,因此教会觉得很有必要修建一个类似修道院的地方供剑桥的师生们使用。于是1284年伊利主教Hugh de Balsham决定在St Peter’s Church旁边建个St Peter’s House,这就是后来剑桥的第一所学院Peterhouse。接着很多学院便纷纷建立了起来。1347年,修女圣玛丽创建了Pembroke College。1446年,亨利六世创建了King’s College。1448年,亨利六世的王后玛格丽特始建Queens’ College,由于后来爱德华四世的王后伊丽莎白亦参与了该学院的建立,故王后学院的英文为复数,因为有两位王后参与其中。1546年亨利八世创建了最为有名的Trinity College。
期进入剑桥学习的学生,必然都是基督教徒,学习的课程主要是神学。因此每个学院必建一个Chapel,以供他们每天礼拜。而且他们进入大学的年龄都非常之小,最小的可能不到十二岁,大部分人生活都不能自理。因此学院扮演的角色,很大程度是是个“托儿所”,除了关心这些孩子对上帝的忠诚,还要像保姆一样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每天派Bedder去给他们铺床,每天把他们聚到一起吃饭,每天派人去检查他们是否完成了该做的功课。由于大学与宗教的紧密关系,很多早期建立的学院都以基督或圣徒命名。以基督命名的就就有六所,包括Trinity Hall、Corpus Christi、Jesus、Christ’s、Trinity和Emmanuel。以圣徒命名的有四所,包括St Peter’s House (Peterhouse)、Magdalene、St Catharine’s、St John’s。并且由于剑桥与牛津的特殊关系,剑桥的很多学院都可以在牛津找到姊妹学院,比如牛津同样有Pembroke、The Queen’s、Trinity、Corpus Christi、Jesus、Christ Church、St Peter’s、St Catherine’s等。但牛津最有名的学院不是Trinity, 而是Christ Church。
剑桥的院系和课程设置随着历史发展一直处于变化之中。中世纪时期大学是教会型的,以培养牧师和神学家为主要目的,因此所有学生接受的都是相同的神学教育,不存在不同专业之类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发展迟缓,并未培养什么大人物。从文艺复兴之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科学研究也随之兴起。剑桥开始逐渐招收贵族和士绅子弟,体现出贵族精英色彩。除传统的神学外,希腊语、拉丁语、历史、文学、以及自然哲学等科目开始列入了课程表。由于获得了皇家的重点支持,剑桥迅速发展了起来,不仅赶上牛津,也赶上甚至超越欧洲大陆的诸多大学,培养的人才也极多,比如培根、牛顿等。工业革命之后,知识分工越来越细致,学科开始分化,专业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渐趋流行。而且新型的大学也逐渐兴起,开始招收平民学生和女生,牛津剑桥两所贵族型大学的垄断地位受到挑战。所以这一时期剑桥也开始转变。一是在学术上开始应对新的变化,成立各学科和相关的院系与实验室。二是成立或吸收了新的学院,开始招收平民学生和女生以及海外学生。这时剑桥传统贵族大学的特征逐渐褪去,更加学术化、平等化和国际化。当然,相对于新建立的大学,剑桥也保持了很多传统和精英色彩。
 
 

历史名人

 
曾经在剑桥学习过或工作过的世界名人非常之多。如果要列个排行榜,首屈一指的显然是牛顿,其次可能排达尔文,再次可能排霍金。他们对于人类的贡献自然不用多言,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大名。然而在自然科学领域,剑桥还曾经出现过很多大人物,比如吉尔伯特、哈维、巴罗、卡文迪许、哈密顿、亚当·塞奇威克、开尔文、麦克斯韦、谢灵顿、汤姆生、波尔、爱丁顿、沃森、克里克、霍普金斯、卢瑟福、巴贝奇、布莱格、图灵、勒梅特、奥本海默、查德威克、狄拉克等。他们对于人类的巨大贡献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剑桥的自然科学家中,这里简单讲一下三个人,一是哈维、一是巴罗、一是卡文迪许。哈维15岁进入剑桥学习,24岁的时候取得剑桥的医学博士学位,后来成为了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御医。他一生只发表了两部著作,一是《论心血运动》,一是《论动物生殖》。其中《论心血运动》划时代地引起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变革,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伽利略的《对话》、牛顿的《数学原理》并列,成为了十六世纪科学革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哈维追随王室度开始了流亡生活,并一度负责照顾年幼的查理二世和詹姆斯二世。不过在克伦威尔政权下,他并未惨遭不幸。克伦威尔也是剑桥出来的,他于1615年进入剑桥学习,但于1617年放弃学业,闹起了革命。转眼谈到1648年,巴罗从Trinity College毕业。他先在剑桥当了两年讲师,然后去欧洲各国游荡了几年,后来又去当了一阵子牧师。由于他精通古希腊语和古阿拉伯语,回到剑桥后就立马被任命为古典学教授。但他发现古希腊语的课堂几乎门口罗雀,便要求转去教数学,于是学校就于1648年为他专门设立了一个讲席,名为“卢卡斯数学讲席”。他在学生之中发现了牛顿,几年之后觉得牛顿的数学才能已经胜过了他,于是便主动让贤,把位子让给了牛顿。卡文迪许则更为飘逸。他在剑桥学习了四年,本来马上就要取得学位,却由于不想参加宗教考试而决定弃学,真的是挥挥衣袖没带走一片云彩。他不光对学位不在乎,对金钱更是不在乎。相传一次他的仆人跟他借钱,他随手写了张一万磅的支票,还问够不够用。他性格内向,社交场合显得很害羞,每次跟女性说话都会脸红,因此跟牛顿一样终生未婚,一辈子过着隐居生活。然而他一生勤奋,在诸多领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视为是牛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科学家。相传直到逝世前几小时他都一直在搞实验。以他命名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后来出了非常之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至今仍是剑桥的科研重镇。
二十世纪的科学革命中,剑桥亦是大出风头。除了霍金,有三位人物很值得一提,一是卢瑟福、一是尼尔斯·波尔、一是图灵。卢瑟福于1895年进入剑桥学习,后来大部分时间在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他第一次对原子进行了分离,从而打开了进入原子世界的大门,开创了原子物理的一个新时代。而且卢瑟福非常善于培养人才,在他的助手和学生中,先后荣获诺贝尔奖的竟达12人之多!尼尔斯·波尔于1911-1912期间在剑桥学习。他在量子力学方面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二十世纪少有的可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伟大物理学家之一。他与爱因斯坦争论了一辈子关于“上帝是不是掷骰子”的问题,最后的结果貌似是他赢了。图灵于1931年进入剑桥学习,后来一直留在King’s College。他提出了著名的图灵理论,为人类的计算机革命奠定了基础。1952年,图灵写了一个国际象棋程序与真人对弈,虽然他输掉了这场比赛,但他为人工智能的研究开创了先河。剑桥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同性恋者,而图灵恐怕是其中最有名的一个。悲催的是,他的“爱人”不但伙同别人到他家里去行窃,还为此让他被迫承认有同性恋趋向而接受荷尔蒙治疗。最后他被发现死于家中床上,床头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浸有剧毒的苹果。警方断定为自杀,自杀原因不明。
至于人文社科领域,剑桥则出现过伊拉斯谟、培根、弥尔顿、惠威尔、华兹华斯、拜伦、丁尼生、马尔萨斯、凯恩斯 、巴贝奇、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物。其中有三位大人物值得特写一番, 一是伊拉斯谟、一是弗朗西斯·培根、一是凯恩斯。伊拉斯谟于1510-1514年期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作为人文主义的代表,伊拉斯谟以知识渊博而闻名于世,在人类历史上都可以说堪称典范。但他更伟大之处,在于敢率先起来批判教会的腐朽,从而拉开了欧洲文艺复兴的序幕!相传《愚人颂》是他在去拜访友人莫尔的途中所作,全书的撰写只花了他七天时间!弗朗西斯·培根于1573年进入Trinity College学习,此时年仅12岁。虽然培根本人没有做出像牛顿那样巨大的科学成就,但他所著的《新工具》在某种意义上为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因此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培根多才多艺,不仅是个哲学家和政治家,而且散文也写得很好,只是死得比较悲壮。相传他经过一片雪地的时候,突发奇想要做个鸡冻防腐实验,结果冷冽的寒风导致他的支气管炎复发,很快就因此挂掉了。凯恩斯则是土生土长的剑桥人,剑桥出生、剑桥学习、剑桥工作,几乎一辈子都呆在剑桥。他提出的宏观调控理论,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多人将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法、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一同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的三大革命。
人文领域还需要还提一下三个人,一是弥尔顿、一是拜伦、一是维特根斯坦。弥尔顿同样是大神级的人物。他于1625-1632年期间在剑桥学习。他所著的《失乐园》,与荷马的《史诗》、但丁的《神曲》一同被并称为西方三大诗歌,而他本人则被誉为是与乔叟、莎士比亚齐名的英国三大作家之一。拜伦则更是很多人崇拜的偶像,一生充满了浪漫和传奇色彩。他于1805年进入剑桥学习,不仅才华出众,而且风流倜傥,风流韵事,比比皆是。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放着英国奢华的贵族生活不过,偏偏跑去希腊闹革命,居然还成为了希腊民族起义的领袖之一。再加上他的英年早逝,更是添加了一份神秘色彩。不过早逝的原因,就不是那么光彩了。相传他是因风流过度而感染梅毒,治病的时候让一帮医生活活放血给放死了。若真如此,那真是生得伟大,死得窝囊。维特根斯坦同样是一个传奇。他中学的时候跟希特勒是同学,后来于1911年进入剑桥跟随罗素学习,写了《逻辑哲学论》初稿,然后他觉得所有哲学问题都已经被自己解决了,于是满怀热忱跑去奥地利南部山区当一名小学老师。直到1929年他才重返剑桥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十年后成为了剑桥哲学教授,但后来又决定辞职了,因为他认为“哲学教授”是“一份荒唐的工作”。维特根斯坦同样是同性恋者,而且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坚信“对于不可言说之物必须保持沉默”。由于他的家族成员大都自杀而亡,因此罗素一直担心他会随时自杀,不过后来他还没得及自杀就患前列腺癌去世了。维特根斯坦写得不多,但他写的两本小册子《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却被认为两次改变了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走向。
剑桥历史上还有三位跟中国相关的名人。一是李约瑟,一是徐志摩,一是金庸。李约瑟本是搞生物化学的,是霍普金斯的学生,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在学术界叱咤风云了。不料37岁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叫鲁桂珍的中国女子,让他神魂颠倒并从此爱上了中国。于是他开始学习汉语,后来跑到中国呆了很多年,回到剑桥之后跟学校说,我不想教生物化学了,我要写一套关于中国的书。没想到学校居然同意了,还照样给他发工资。于是他便撰写了影响巨大的《中国科学与文明》,最后一直扩展成为了二十几卷本的浩瀚巨作。因为他的工作,使得西方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至于徐志摩呢,大家是知道的,跑到剑桥来做了两年交换生,写了《再别康桥》,从而引起了无数中国人对剑桥的浪漫向往。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金庸后来也来了剑桥,在东亚系攻读历史,2006年12月以论文《初唐皇位继承制度》获硕士学位;2010年9月以论文《唐代盛世继承皇位制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麦大维教授。
此外,哈佛大学的最早创始者约翰·哈佛亦出自剑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