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拓宽海外引才渠道,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推动 “双一流” 建设,复旦类脑研究院院长冯建峰教授将带队于2019年11月4日在剑桥举行海外招聘宣讲会。
当日下午5-7点,他也将应邀作为剑桥大学2019年度Paykel Lecture的演讲者在The Martin Cohen Lecture Theatre发表“运用计算方法研究精神疾病”的主题演讲,诚邀海外专家学者参加!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校园招聘宣讲会——剑桥大学专场
时间:
2019年11月4日 (周一)下午15:00-16:30
地点:
Herchel Smith Building
Paykel Lecture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运用计算方法研究精神疾病
演讲人:冯建峰
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获得者
上海国际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
时间:
2019年11月4日 (周一)
下午17:00-19:00
地点:
The Martin Cohen Lecture Theatre, Cancer Research UK Cambridge Institute, The Li Ka Shing Centre, Robinson Way, Cambridge Biomedical Campus, Cambridge CB2 0RE
上海数学中心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复旦-科大智能”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发展数学、统计与计算机的理论和方法,并原创性地将它们应用于解决神经科学和各类脑疾病中的具体问题。2011年获英国皇家学会沃夫森研究功勋奖。在单神经元和神经元网络的动力学研究、机器学习算法的设计和分析、随机控制理论、因果关系分析等方面都做出过杰出工作,相关重要成果发表在Molecular Psychiatry, Brain, PNAS, PRL, J Neuroscience等杂志上。目前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对来自神经科学和脑疾病的不同尺度海量数据的分析、挖掘和理论研究上。提出和发展了全脑关联分析(BWAS)的方法和理论,并成功应用于发现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和自闭症病灶;发展了定量化大脑的泛函熵方法,应用于老龄化、智力和创造性的研究中。
扫描下方二维码注册
学校简介
复旦大学始创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1917年定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前身是1927年创办的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医学院,1932年定名为上海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2000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复旦大学,进一步拓宽学科格局,增强办学实力,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1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009年6月,经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批准,复旦大学成为国家 “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
复旦大学有着一批传统的文、理、医优势学科,各个学科均衡发展,各具特色。近年来,各个学科不断加强整合与交叉,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的优势,推动新兴学科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步伐。
邯郸校区
枫林校区
江湾校区
张江校区
类脑研究院简介
“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复旦大学在十三•五期间提出的科技发展战略方针。2015年3月,为更好践行这一使命,切实推动“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兴学科发展和前沿技术培育,服务国家智能产业发展需求和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战略目标,复旦大学成立了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是国内高校最早成立的类脑智能交叉研究机构。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致力于建设成为脑与类脑领域国际一流的前沿研究中心、人才培养高地和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心。
研究院目前建有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和张江国际脑库两个重大基础设施平台。同时在建认知神经科学中心、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人工智能算法中心、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类脑智能转化与合作中心、人机交互中心等八个中心,为聚集高水平人才、开展脑与类脑国际前沿研究提供重要支撑。研究院现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优秀青年人才,学校将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酬待遇,依托学科平台和学术声誉优势,为每位青年人才的建功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
认知神经科学中心
研究方向
-
认知功能的分子细胞机制和神经环路编码
-
认知功能的计算建模
-
神经与精神疾病认知功能研究及其调控治疗
二
计算系统生物学中心
研究方向
-
神经形态计算与仿真
-
非线性及复杂性系统科学
-
进化和遗传计算模型
三
人工智能算法研究中心
研究方向
-
全脑脉冲网络
-
随机脉冲网络学习算法
-
人工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与数学理论
四
张江国际脑库
(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
研究方向
-
多尺度脑数据库构建
-
脑疾病病理机制研究
-
人脑定量化
五
张江国际脑影像中心
(综合生物医学影像中心)
研究方向
-
开发磁共振成像/波谱方法
-
探究脑认知机制并揭示脑疾病的发病机理
-
发展类脑智能
六
神经与智能工程中心
研究方向
-
神经信息解码
-
神经调控与仿生
-
脑机交互与融合
-
脑疾病神经生理学机制及调控技术
研究院积极发起和参与国际科学合作计划,目前已与包括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20余所国际著名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研究伙伴关系;同时,吸引了全球130多位脑与类脑研究著名国际学者参与各个层次的研究合作计划和项目。研究院建立了“复旦大学类脑研究院科大智能机器人国际交流基金”,用于支持类脑智能、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国际交流学生,与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共建了“复旦-KCL群体神经科学中心”。2018年1月,研究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联合申请的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计算神经科学与类脑智能”111创新引智基地获批成立。
研究院探索打通科技与产业全链条创新合作机制,通过与10多个企业、30多家医院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研究项目与课题等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培养和储备高端人才、发现和培育前沿技术的综合优势,推动产学研医用源头创新与合作。
2018年,研究院领衔承担上海市市级重大专项“脑与类脑智能基础应用转化研究”。以此为契机,研究院将通过探索科研与管理机制创新、推动基础条件建设、招聘和引进优秀科研人才、开展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交流等工作,致力于创造国际一流的学术氛围和研究条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类脑智能与产业应用融合发展的前沿科技创新中心。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招聘职位
Recruitment position
1. 长聘岗位
首席科学家
具有国际顶级水准和跨学科视野,在类脑人工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突出成就,获得国际同行认可,能够领衔组建相关研发团队的科学家、学术带头人。
研究员
在类脑人工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或行业工程师,由首席科学家提名推荐,协助首席科学家开展研发工作,应同时具备成为首席科学家的发展潜质、较为广阔的跨学科视野以及很高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2. 预聘岗位
青年研究员、青年副研究员
在类脑智能领域或相关研究方向已经做出优秀成果,36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或行业工程师,由首席科学家提名,进入首席科学家团队开展独立或集成的研发工作,候选人应同时具备获得青年千人或冲击优秀青年基金的发展潜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3. 分时岗位
讲座教授/特聘研究员
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公司的杰出科学家,具有较为广阔的跨学科视野以及很高的国际同行认可度。
4.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一流专业中已获得博士学位,同时具有扎实数学、物理、信息、神经生物学、材料学或机器人学背景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应具备从事开展类脑智能所涉及的跨学科研究的能力,获聘助理研究员(博士后)岗位后进入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具体项目小组开展研发工作。
岗位待遇
-
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面议);
-
充足的科研启动经费;
-
提供人才周转房;
-
为子女提供复旦大学附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优质教育资源;
详细信息可到招聘会现场咨询
应聘方式
申请者请将申请材料发送报告电子邮件至指定邮箱(istbi@fudan.edu.cn )邮件标明注明应聘职位。申请信息包括:
(1)求职信,包括研究计划;
(2)英文简历,包含已发表的文章列表和至少五名可以作为证明人的教授联系信息
(3)五篇代表作(包括期刊论文、专著、专利);
(4)最高学历证明。
详细信息请浏览研究院官网:istbi.fudan.edu.cn
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CSSA Cambridge):【就业资讯】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校园招聘宣讲会——剑桥大学专场